近日,团队成员蔡洪华在潘家辉教授和李远清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在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影响因子: 5.332, 中科院二区top)发表研究成果“multiple scale convolutional few shot learning networks for online p300-bas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atients with 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本论文于2022年11月14日投稿,2023年3月19日录用。
基于p300事件相关电位 (p300 event-related potential)的脑机接口在意识障碍患者残余意识检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p300事件相关电位是是一种内源性的、和认知功能相关的特殊诱发电位,可以作为认知能力测量。p300是在事件(如听觉、视觉刺激)发生后大约300ms出现的一个正向波,只有在受试者积极参与目标识别任务过程中才会出现。传统的p300脑机接口需要多次重复刺激,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算法识别效果。然而由于意识障碍患者容易陷入昏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难以参与长时间的实验,导致有效的样本数据量较少。
针对样本数据不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卷积原型网络的小样本单被试p300识别算法,并且应用到意识障碍患者参与检测任务上。总的来说,该论文主要有以下4点贡献:
该算法主要包含两部分: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特征提取器以及基于原型度量的小样本分类器,如下图所示。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性,我们首先在经典的p300字符拼写器范式上对10位健康被试的p300字符拼写脑电数据进行验证。在这10位被试的数据集上,取得了sota效果。进一步,我们将这算法应用到意识障碍患者数据集上,对12位意识障碍患者的照片识别范式数据进行判断,成功发现其中3位患者的识别准确率高于随机显著水平 (对比的方法测不出),并且在他们的脑电图中发现了明显的p300成分。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这3名患者的意识水平有明显好转,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