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与“硬”人才:专家激辩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挑战-k8凯发旗舰

“硬”科技与“硬”人才:专家激辩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挑战

“硬”科技与“硬”人才:专家激辩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挑战

近几年,“卡脖子”议题备受关注,以芯片为代表的硬科技则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领域,其不仅关乎产业突破,也关乎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在硬科技方面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与消费市场,但其区域内高校的信息类人才培养则往往偏向“软”科技,在硬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仍有不少问题与挑战。

对此,ccf yocsef广州分论坛于2021年05月29日在线上举办了大湾区it创新论坛——“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挑战”。论坛邀请了在硬科技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多位嘉宾,共议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未来之路。此次论坛由yocsef广州ac委员、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曾衍瀚副教授,yocsef广州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黄栋副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大湾区多所高校与企业的150多人参加。

图1 论坛背景

论坛首先由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唐冬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唐冬对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作了介绍。唐冬希望此次论坛可以针对大湾区信息类人才培养中软科技与硬科技的关系,辩明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挑战与未来方向,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论坛的引导报告环节由曾衍瀚副教授主持。论坛邀请了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虞志益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邹毅教授,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路延副教授为引导报告嘉宾,广州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建国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郝天永教授,广州超竞教育投资有限公司ceo邱基堂先生作为思辨嘉宾。

虞志益教授以“微电子(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探讨”为题,介绍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现状,进而针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进行了若干探讨及建议,提出硬科技人才培养过程应全周期产教融合,在师资建设应追求研究方向平衡,并呼吁“不唯论文,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

邹毅教授以“浅谈在产业硬科技需求下,工科高校硬软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题,认为当前硬科技培养体系所存在以下挑战:如何反映当前集成电路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如何有效跨领域教学而保证学科平衡;如何解决泛而不精的问题;如何提供面向产业需求的实践操作案例。

路延副教授以“关于芯片设计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为题,对比了软科学与硬科学的区别,提出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因材施教。针对集成电路学科在研究生规模偏小,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不合理等现状,建议政策制定部门扶持集成电路学科,提高中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质量。

8407e966c6c862e969f0748171ef5c6

图2 “软件甜,硬件香”——路延副教授关于硬件和软件关系的形象比喻

在三个引导报告之后,论坛进入思辨环节,由华南农业大学黄栋副教授担任思辨环节主持人。论坛围绕“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是否已经落后?”、“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最大瓶颈是在哪里?”、“大湾区各高校的科技人才培养,是软硬兼施,还是做强一面?”、“大湾区软科技产业发达,对硬科技人才培养是虹吸还是促进?”等四个议题展开了思辨。与会嘉宾纷纷发表各自观点,现场讨论热烈。

1)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是否已经落后?

针对此议题,虞志益认为,相比于大湾区在产业上的优势,大湾区培养的硬科技人才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需要软硬件的结合、系统算法的结合、与湾区企业更好的对接。路延认为,虽然大湾区硬科技实力和部分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湾区应是国内硬科技相关产业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在硬科技人才培养上,大湾区在软硬件结合、集成电路交叉领域等若干更前沿方向上的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的努力。

郝天永高度概括了大湾区在硬科技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产业完善,需求旺盛,创新意识强,国际化显著。胡建国认为大湾区的产业优势明显,但是硬科技人才的培养落后于产业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行业教育落后产业的现象比较明显。可以通过区域产业和经济层面的优势快速发展,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发展,同时通过项目的带动的模式培养硬科技人才,尽快缩小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需求的差距。陈泽龙从院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提到人才培养滞后产业需求的同时,在硬科技相关学科中,高校对人才吸引力有限,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最大瓶颈是在哪里?

郝天永认为,大湾区硬科技产业链相对完善,但人才瓶颈突出,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师资方面,人才引进难,软硬结合人才少;二是课程专业设置方面,缺少体系化的课程;三是实验条件上,硬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针对硬件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本问题,陈庆春提出,可以借助ccf等组织的沟通和联系作用,共享湾区优势企业合作的硬件平台,推进硬科技相关的设计、开发和测试等实践教学。王昌栋认为,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最大瓶颈在于学生对硬科技的正确认识,学生留不下来,存在硬科技相关专业学生考研及就业向软科技专业/行业流动的趋势。曾衍瀚认为硬科技与软科技培养,在教学侧,最大的区别在于成本高;在学生侧,最大的区别在于就业缺少优势。在政策上如果能给予教学资源的倾斜,培养体系和产业对接,则硬科技教学更有动力跟着产业走。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社会资源进一步投入硬科技产业,给出更好的待遇,则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硬科技行业。路延分享了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培训基地吸引人才的新模式,从半导体材料、器件等更偏底层的领域吸引人才,突破人才来源的限制,建议大湾区可以借鉴这样的创新做法。

3)大湾区各高校的科技人才培养,是软硬兼施,还是做强一面?

对此议题,多数与会学者认为,从大湾区的整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大湾区的科技发展,需要软硬兼施,特别是通过软件带动硬件产业。同时,部分学者也指出,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从资源投入、现有基础来评估是否可以做到软硬兼顾,结合本校学科优势和发展规划做出选择。谢光强认为,应从现有资源出发,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以工程问题为牵引,根据各自学科的特色,在特定方向做强硬科技。郝天永认为,应做强一面,从学科的角度看,做强一面有利于做强做精,有利于人才集聚。路延认为,大湾区产业应该软硬协同发展,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则应该做强一面,澳门大学就是做强一面的极致表现,聚焦集成电路设计,不做软件算法,不做工艺器件,只做模拟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不做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中有限的资源定点发展。大湾区不同学校应利用其不同特点和基础,锚定方向,做专做强,然后联合发展,优势互补。

4)大湾区软科技产业发达,对硬科技人才培养是虹吸还是促进?

虞志益提出,以前软科技产业可能对硬科技人才存在一定的虹吸现象,但随着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封锁和打压,越来越多软科技企业开始投资硬科技产业,相信大湾区软科技产业在当前和未来会对硬科技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位学者认可当前大湾区软科技发展快于硬科技产业,但两者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软件依托于硬件之上,软科技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硬科技的发展。路延提到国外google和facebook,国内的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在投资研发芯片。软件巨头发力芯片产业,相信软科技产业和硬科技产业正在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曾衍瀚也认为大湾区在软件、系统方面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反哺和促进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孙为军提到,软科技的发达为硬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谢光强认为人才的流动也是正常的现象,随着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大湾区的硬科技人才会做大做强。李昊提出,尽快形成好的生态,可以减少很多的内卷。广州大学应届毕业生李儒国也以自身就业选择为例,以兴趣导向,从软件转向学习集成电路,顺应产业大趋势,为行业贡献力量,相信集成电路行业大有可为。

此次论坛历时四个小时,yocsef广州ac委员曾衍瀚副教授最后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本次论坛的思辨,辨明了大湾区硬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挑战,将启发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从业者如何更好地推动大湾区硬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的发展。最后,论坛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k8凯发旗舰 | 用户反馈
联系k8凯发旗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