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医讯 “烧烤”模式的夏天即将过去
你还在为晒黑而焦虑?
没错,这正是黑色素细胞惹的祸!
然而,黑色素细胞还有一个致命攻击
有可能会发展成恶性黑色素瘤!
年仅19岁的女孩小月(化名)被黑色素瘤折磨了四年之久,近日,她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黑色素瘤专家关远祥的帮助下,体内的4个癌灶被精准切除了。
“4个病灶都被解决了,感谢中肿的医护人员,让我又有机会好好感受世界的美好!”小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恶黑”折磨4年,3次手术无果
四年前,小月发现自己左足弓侧的黑痣突然变大且形状不规则。她立即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并接受了色素痣切除手术。然而,病理结果却显示她患上了恶性黑色素瘤,她不得不再次接受第二次手术。当时,小月以为手术切除后,治疗就结束了。
然而,四年后,恶性黑色素瘤再次复发。今年4月,她在广州的医院进行第三次手术。术后一个月,伤口一直不愈合,病情愈发严重。
“我还有机会吗?”
在多次求医无果后,小月找到了中肿关远祥副主任医师。从ct和超声的结果来看,小月的左足弓肿瘤复发,肿瘤已经侵犯到深部横纹肌及骨组织,并且高度怀疑区域淋巴结转移。关远祥告诉小月:“为了挽救生命,左足截肢是目前病情最有效方案,同时还要清扫腘窝、腹股沟和盆腔淋巴结。你的⼿术难度极⼤,⻛险非常⾼。”
带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小月向关远祥医生提出灵魂一问:“我还有机会吗?”
关远祥感受到小月内心的焦虑和恐惧,鼓励她道:“不管肿瘤有多危险,不管你之前做了多少次手术,现在你来到了中肿,只要你和家人对自己有信心,对中肿有信心,中肿团队定会全力以赴。你这么年轻,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小月平复心情后,含着泪接受了治疗建议。
小can讲科普:
在门诊,中肿专家经常看到在当地医院把“恶黑”当普通痣切除后复发的病人。“恶黑”的恶性度极高,非常容易转移和复发,大部分患者只有一次手术机会。
如果没意识到这是黑色素瘤,把它当作普通色素痣切除,最终手术范围不够,导致肿瘤残留或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就很不好。准确评估色素痣的良恶性,选择合适的术式非常重要。
绘图:熊小小
黑色素瘤常见部位在哪?
与欧美人种黑色素瘤常出现在躯干不同,我国50%黑色素瘤常发生在肢端皮肤,比如:足底、足趾和手指等;有20%-30%,发生在鼻腔、口咽、上下消化道黏膜,经常与外界摩擦的痣更容易恶变。
如何区分普通痣与黑色素瘤?
绘图:熊小小
应该做哪些检查鉴别黑色素瘤?
①肿瘤局部检查:
皮肤镜检。
病灶取活检做病理检查。
②病理确诊恶性黑色素瘤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区域淋巴结转移:
下肢“恶黑”:腹股沟、盆腔、腘窝淋巴结彩超。
上肢“恶黑”:腋窝淋巴结彩超。
头颈面部“恶黑”:颈部淋巴结彩超。
③评估全身转移:
胸部ct:评估肺转移。
头颅增强ct/mri:评估脑转移。
区域增强ct:多维度评估肿瘤转移情况。
全身骨扫描(可选做):评估骨转移。
pet/ct(可选做):全面了解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情况。
④术后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检测:
免疫组化染色:s-100、melan-a、hmb45、tyrosinase。
基因检测:braf、ckit和nras。
10小时攻艰扫“黑”除“恶”
超声心电科邹如海主任医师对小月进行全氟丁烷超声造影,以评估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邹如海表示,相比传统超声,全氟丁烷超声造影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评价淋巴结的良恶性,另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多的发现常规超声不易发现的恶性淋巴结,显著提高了常规超声诊断效能。
手术当天,管床医生提前在小月左脚踝处注射亚甲蓝,辅助术中定位前哨淋巴结,以便术中更准确的识别可疑淋巴结并彻底清扫。
随后,关远祥带领团队医生为小月进行手术。在清扫盆腔淋巴结时发现多枚黑色肿大淋巴结,它们不仅巨大(约8cm*5cm*5cm),且紧密融合在一起,紧紧包绕闭孔神经,位置固定且难以操作。这为手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闭孔神经是下肢感觉和运动的重要神经,一旦受到损伤,可能导致下肢运动障碍。关远祥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尽力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关远祥小心地分离和保护神经组织,精准裸化和分离闭孔神经和血管,避免对其施加过多的压力或牵拉,最大程度地保护闭孔神经功能,并整块切除淋巴组织。
经过长达10小时的紧张手术,手术团队完成了左足截肢,并彻底清扫了腘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小月平安回到病房。
近日,小月恢复顺利,已经出院。关远祥团队一直与小月保持联系,持续关注她的术后恢复和心理健康情况,并指导她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让她尽早适应身体,回归正常生活。接下来,她将在生物治疗中心张晓实教授团队进行生物靶向治疗,并准备开始康复训练。
通讯员/陈鋆 郑敏珊 赵现廷
编辑/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