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制造业正进入转型升级期,这给我国工业软件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机遇。工业软件将工业知识和工业技术的软件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欧美发达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工业软件,制定了一系列长期发展战略,并给与了大量政策资金和配套设施扶持。我国也将工业软件视作未来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助推工业软件发展。然而,我国工业软件存在发展散慢、人才稀缺、缺乏底层关键核心技术、生态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如 cad、cae、eda 等。面对不断加码的美国科技霸凌,“断供”“卡脖子”以及各类“清单”等事件层出不穷,发展自主工业软件势在必行。“危”与“机”当前,我国工业软件行业该如何破局?为此,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广州分论坛于2023年11月11日举办了“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工业软件该如何突围?”技术论坛。此次论坛围绕“我国工业软件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突破策略选择哪种更优,举国体制还是市场体制?”“如何引导各种力量优化工业软件的生态?”“政府、企业和高校在工业软件突破中各自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打通科研、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沟通协调渠道?”等议题,共同探讨我国工业软件的突围之策。
此次论坛由ccf主办,yocsef广州学术委员会和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软件)学院共同承办,yocsef广州学术秘书蓝连涛(华南农业大学)和yocsef广州ac委员姜思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担任执行主席,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提供赞助支持。此次论坛邀请了广东工业大学程良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黄翰教授、用友软件集团樊雪峰博士作为引导发言嘉宾,湖南科技大学曹步清教授、中山大学李丹副教授作为思辨嘉宾。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徐鹏,西门子工业软件教育与创新生态部门金超,yocsef总部ac委员东昱晓(清华大学),yocsef广州往届主席黄栋(华南农业大学),yocsef广州优秀ac委员刘雷(广东科技报)、yocsef广州现任主席龙锦益(暨南大学),yocsef广州现任副主席李冠彬(中山大学)、刘同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yocsef广州ac委员/委员陈俊颖(华南理工大学)、蓝连涛(华南农业大学)、姜思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伟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黄培涛(唐邦信息科技),以及来自广东地区多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共4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图1 论坛执行主席蓝连涛介绍论坛背景
在论坛开幕环节,首先由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夏强副院长致辞。夏强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华南农业大学及数学与信息(软件)学院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肯定了此次论坛选题的思辨价值,对工业软件行业面临的难点与现状进行了介绍,期待此次论坛能激发更多针对我国工业软件的讨论及思考,并预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2 华南农业大学夏强副院长致辞
图3 清华大学东昱晓助理教授致辞
图4 广东工业大学程良伦教授致辞
随后,yocsef总部ac委员东昱晓和广东工业软件学会理事长程良伦教授分别致辞。东昱晓介绍了yocsef的组成、文化精神和论坛秉持的理念。程良伦肯定了论坛的思辨议题,祝愿论坛圆满成功。
在第二环节,yocsef广州主席龙锦益对yocsef文化作介绍。龙锦益对yocsef的含义、理念、分论坛以及yocsef广州的特色文化等内容作了介绍。
图5 暨南大学龙锦益教授介绍yocsef文化
此次论坛邀请了广东工业大学程良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黄翰教授、用友软件集团樊雪峰博士作为引导发言嘉宾,湖南科技大学曹步清教授、中山大学李丹副教授作为思辨嘉宾。
程良伦教授以“工业软件创新发展与未来”为题,重点介绍了工业软件定义、分类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工业软件的卡脖子技术与领域,介绍了我国工业软件发展机遇与未来,并分享了工业软件自动生成技术的最新进展。
图6 广东工业大学程良伦教授作引导报告
黄翰教授以“基于数据智能的工业软件快速设计与程序仿制”为题,提出“工业软件的突围取决于研制的效率”的观点,并从基于需求文本驱动实现工业软件的自动建模和业工软件流程中的核心计算模块的仿制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我国工业软件的研发效率。
图7 华南理工大学黄翰教授作引导报告
樊雪峰博士以“中小企业工业软件应用模式探讨”为题,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发展水平、产业图谱和主要业务,指出协同创新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享了数智研发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几类典型的国产工业软件研发创新平台。
图8 用友软件集团樊雪峰博士作引导报告
在引导报告之后,论坛进入思辨环节。会场嘉宾围绕“我国工业软件存在哪些瓶颈?”“突破策略选择哪种更优,举国体制还是市场体制?”“政府、企业和高校在工业软件突破中各自发挥什么作用?”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思辨。
思辨议题一:我国工业软件存在哪些瓶颈?
衍生议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
我国工业软件的瓶颈也因其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生产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别不大,而生产控制类或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则存在较大差距。对于此议题,与会嘉宾展开激烈讨论。
程良伦指出,第一,由于我国企业工业知识和工艺知识积累较少,导致工业软件标准缺乏,从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第二,由于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太快,而国内工业软件公司无法满足政府和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业软件的开发、迭代与升级,落后国外的工业软件产品。第三,我国数学界、工程界对工业软件关注太少,工业软件关键核心问题的数学、工程部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第四,很多企业和研究人员的合作意识比较差,还停留在“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单打独斗的状态,而工业软件的开发需要多部门、跨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做好。程良伦还指出,“卡脖子也意味着我国工业软件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某些领域即将突破,别人害怕了才会去卡你脖子。”只要从国家层面做好统筹规划,不远的将来,很快就能突破。
黄翰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补充,我国生产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发展较好,但研发设计类和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较为落后,瓶颈就在于落后的这两类工业软件缺少相关的数据,从而无法实现工业软件的快速仿制与更新迭代。
樊雪峰则提出,由于受欧美国家的禁售限制,我国企业不能通过收购来获得国外工业软件技术,这对我国公司很不公平,也是瓶颈之一。
金超继续补充,数学、跨学科专业群、产业创新带动的公共需求体系以及面向实际的制造业需求解决问题是我国工业软件的瓶颈。他之所以和程良伦院长合作,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团队有两名成员是搞数学的。
曹步清提出,生态是工业软件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生态的最重要因素还是人,人的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才培养难,高校的培养方案往往与企业需求对接不上,高校没有对学生展开跨学科知识教育;另一方面,k8凯发旗舰的人才招聘难,优秀人才都争相去报酬更高的it行业,工业软件难以留住人才。
李丹认为,工业软件范围很大,针对其细分领域来谈瓶颈更合适。在一个大的工业软件体系下,进行重点突破,针对一些重大工业软件进行选择性突破。
思辨议题二:突破策略选择哪种更优,举国体制还是市场体制?
衍生议题1: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衍生议题2:如何引导各种力量优化工业软件的生态?
围绕此议题及衍生议题,与会人员从多种角度给出了不同层面的思考,宏观有之,微观亦有之;理论分析有之,案例数据亦有之。
图9 论坛执行主席姜思羽主持思辨议题二
李丹认为,根据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举国体制和市场体制都有各自的弊端,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工业软件发展可能更加有效。
曹步清则提出,工业软件生态是一个关键问题,仅靠市场、靠企业是无法解决的。因此,针对工业软件的重大痛点需求,举国体制效果会更好。
熊建斌表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好举国体制的优势,去解决那些工业软件的难点痛点问题,助力我国工业软件快速发展。
樊雪峰提出,对于算法、几何建模等基础性难点问题,必须用举国体制,例如“揭榜挂帅”项目去解决;而对于较为成熟的工业软件,则更适宜用市场体制,少一些政府干预。
黄栋强调,对于那些落后较多的重要子领域,当它面对国外成熟的工业软件,就像襁褓期的婴儿面对成熟的拳击手一样,这种情况国家非常有必要进行介入;但这种介入并不是指国家直接下场,去扭曲市场,而是指通过一个有意的引导来凝聚市场力量,帮助国产工业软件健康成长。
金超指出,我国工业近几年高速发展,但工业软件却没有跟上脚步。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迫在眉捷,因为它能发挥巨大的威力。举个案例,特斯拉建1个工厂从打地基开始到量产,只需6个月;而我们自己在南京建1个工厂从打地基到良品率满足要求,需要2年,这就是一个巨大鸿沟。虽然我国给了工业亟需的资本,但对工业软件还是资本投入不足,我国工业软件的收只占工业体系总收入的3%,(与国外相比)占比太小,即使国家投入10万亿元来发展工业软件都不为过。
东昱晓认为,举国体制在工业软件处于起步、需要保护、市场份额太少或市场化推广应用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但在基础性研究方面,还是需要给予一些自由探索的空间为宜。
程良伦强调,我们要重点关注卡脖子的工业软件,例如cad、cfd、eda或大型设备装置制造的工具软件等。一些大型装置或机器动则几十万个零部件,没有软件工具与工业软件系统是无法完成的。关键工业软件肯定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这不是中小企业能够完成的任务。他乐观认为,千万不要低估中国人的能力,之前是因为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国际分工”忽悠,放弃了工业软件的研发;现在只要国家重视,中国这么多人才、及企业家,肯定很快能搞出来。
黄栋则提出,突破策略可以有多个方向、多条路径共同演进;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问题的工业软件,可选择不同的突破策略;举国体制和市场体制可以兼容,突破策略应保持多样化,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黄翰强调,数字化非常重要,数据是设计方法和技术提升的基础和前提,但很多国内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举个例子,有一个国内假牙工厂使用国外牙齿设计软件,每年交大量使用费,但牙齿数据全部被软件厂商拿走;国外软件厂商通过软件后台收集了大量牙齿、口型等隐私数据,这些数据存在一定的隐患;基于这些数据完成软件系统的更新迭代,反过来对国内工厂上涨使用费,而我国厂商什么都没留下的同时却多支付了费用。他提出,国家可以用国产化率作为评价一个产品的指标,从而引导优化工业软件的生态。
郭建军提出,对于卡脖子工业软件要用举国之力,而对于一般的工业软件让市场自由引导即可;在国家引导下,利用市场行为,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业软件生态。
李丹认为,在美国发动贸易战之前,国家即使想要从政策层面引导工业软件生态,也会面临较大阻力,毕竟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而现在,被美国科技霸凌之后,每一个有抱负的企业都会意识到国产工业软件的重要性。国家应借助这个机会,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引导优化我国的工业软件生态。
樊雪峰认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业软件,国家一定要强制使用国产化;中国企业有很强的韧性,卡脖子难不倒中国企业,事实上近几年中国企业干成了很多翻身之战;可以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应用场景的各方力量,加上国家领导的支持,来优化工业软件的生态。
思辨议题三:政府、企业和高校在工业软件突破中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衍生议题1:政府“主导”或政府“指导”?
衍生议题2:如何打通科研、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沟通协调渠道?
樊雪峰表示,目前工业软件企业很缺人,但其工作地点一般较为偏远,环境也没那么好,招聘来的员工或实习生往往沉不住气而逃离,故高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定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龙锦益认为,可以借鉴美欧的做法,国家可以考虑立法,规定国内企业在使用国外工业软件时,这些软件必须要开源、保留接口,并且不能留后门,相关数据必须留在国内。
金超提出,流程工业是工业之母,包括基础工业中的石油、化工、材料等,这种工业应该由国家主导;而涉及民生的离散工业,国家应以引导为主。
陈俊颖表示,这几年高校逐渐意识到工业软件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始加强工业软件的硕士和博士生培养工作,高校教师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生产中遇到的真实具体问题,并尝试帮助企业去解决一些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的问题。
李丹认为,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团结协作,由企业界提出具体工业软件问题,政府收集问题并发布基础性问题和重大问题的项目,高校召集各相关学科的人员组团攻关。工业软件涉及很多学科,交叉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商校目前在交叉学科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故高校应强化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黄栋指出,解决工业软件问题的主力是企业,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高校则发挥教学科研作用;企业胜在其交付能力,而高校则可聚焦算法理论和关键问题的解决,两者相辅相成。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亦可融为一体,例如高校导师获得工业软件项目,资助其博士生展开相关研究,博士生学习工业软件知识,同时也开展了科学研究。
蒋子规指出,目前高校与工业软件企业展开了较深的交流合作,包括建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产学研的具体合作等。工业软件经常涉及到交叉学科,因此跨学科交流合作很重要。
图10 嘉宾热议
yocsef总部ac委员东昱晓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并表示肯定。本次论坛深入分析了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明析了我国工业软件的卡脖子问题,探讨了我国工业软件突围之策。此次论坛历时近四小时,最后在一片轻松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图11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论坛结论:
(1)我国工业软件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但这种落后不是太久,并且近几年发展迅速。凭借我国现有的研究人员数量和水平,只要国家制定好战略规划,完全可以追上来。
(2)国产工业软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卡脖子工业软件的发展迫在眉捷,国家应从战略层面,出台政策文件和配套扶持措施。
(3)数学、工程等学科交叉对工业软件发展非常重要,国家和高校都应高度重视数学、工程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