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背景
当今,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全球,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化技术蓬勃开展,产业形态和组织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对大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凸显了本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2、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响应“四新”建设和发展要求,注重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融合学科与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信息化社会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手段。课程基于“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与管理—问题求解与实现”这样一条脉络,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蕴含的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培养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与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模式。
3、课程内容
《大学计算机》是一门计算机类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择性必修),面向全校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主要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常用软件使用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培养计算思维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具有注重基本理论和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实用能力等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考虑到不同大类专业的特点和后续课程学习及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了4个公共模块和1个可选模块(4选1):公共模块着眼通用计算机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包括计算机文化、计算思维、办公自动化、数字社会与生活;可选模块针对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要求与应用能力,包含数据管理与分析(access)、图像处理(photoshop)、程序设计应用基础(python)和“师范生计算思维教学能力”(供师范生选修)这四个方面。
教学内容分为6个单元和1个任选模块组成
单元一:计算机文化学时:4
单元二:计算思维学时:2
单元三: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学时:8
单元四:数据处理与统计软件的使用学时:8
单元五: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学时:6
单元六:数字社会与生活学时:4
任选模块之三(四选一):photoshop软件应用学时:16